消費M型化 次級商圈逆勢成長
景氣下滑,民眾消費行為走向「M型化」趨勢明顯,根據房仲業者調查,在保守消費這一端,業者紛紛把店面往二、三級商圈移動,減少店租壓力,壓低成本,如此的店面移動效率,造就次級店面商圈的逆勢成長。
台灣房屋市場經理劉志雄表示,受油電雙漲影響,一些平價連鎖集團,靠著平價訴求,吸引精打細算的消費者,由於店租是營運最大成本,而二、三級店面商圈與一級商圈相較,成本更是節省不少,即使未能進駐一級商圈,但靠著平價訴求,仍發揮強大集客力,業績逆勢成長,大幅展店不手軟,在一片不景氣中創造商機,更穩定次級店面商圈租金成長。業者分析,景氣下滑,民眾消費行為「M型化」將會更加明顯,這股趨勢完全受消費者的需求所帶動。
劉志雄分析,許多大型連鎖集團找尋店面,仍是集中在交通方便、人潮匯聚的地點,但相對租金也比較高,店家營運成本提升,商品價格自然也就高居不下,反之如果商品訴求平價,就可選擇沒那麼熱門的商圈,「薄利多銷」是市場另一個銷售模式。
這次調查顯示,以平價商品為主的連鎖集團,評估設點最重視的是交通方便與否,不一定要設在一級店面商圈的熱鬧地區,減少的租金成本可以回饋在價格上,增加商品競爭力。
劉志雄分析,以寶雅生活館為例,開店策略鎖定二、三級商圈,但一定要在主要交通動線上,降低營運成本,以區域型生活美容雜貨型態經營,主打平價生活用品藥妝,即使在景氣疲軟之際,業績仍未受到影響。
此外,其他如美廉社、全家福、石二鍋等訴求平價商品的店家,也都是遵循此一策略,深入基層民眾,打動消費者,在物價上漲民眾購買力下降之際,業績仍逆勢成長,並大舉展店,搶攻市場。